咨询热线:025-51191800
数学学科讲座在商城新校区如期开讲数学学科讲座在商城新校区如期开讲, 报名的家长也是对讲座高度重视, 早早的就到达了讲座现场, 现场座无虚席! 超博学校副校长史成林老师, 从六大方面讲述如何提高孩子的学习力 (一)明确学习数学的目的。 (二)端正学习数学的态度。 (三)提供学习数学的动力。 (四)掌握学习数学的方法。 (五)提高数学学习的效率。 (六)提高创新思维的能力。 解决了让家长烦恼的数学学习问题。
讲座精彩片段回放
提供学习数学动力的好方法
孩子们学习数学的动力来自于兴趣,如果孩子对一样事物产生了兴趣,就一定能学习得很好。培养孩子的数学学习兴趣除了学校的培养外,家庭教育也是影响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因素。现在的孩子大多独生子女,都是家里的小皇帝、小公主,不要说自己帮家里干些自己能做的家务,就是很多孩子自己的事爷爷、奶奶们都不让他们独立做,更别提去接触一些生活了,所以这些孩子们对生活事务的了解几乎可以算是没有。那怎样使孩子在家里也能培养学习兴趣,去走进数学、亲近数学呢? 1.与孩子一起“悟”生活中的数学。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无时不在。家长应试着一起和孩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如:春天到了,家长带孩子去公园踏青,一边享受大自然的美景,一边有意无意地用数学描述所见所闻,抒发自己的情感——“哇,这儿有这么多种不一样的花,有红色的、紫色的、粉红色的……数一数,共有八种呢!”“你喜欢哪一种呢?妈妈,喜欢的红色的比你的多呀!”又如,剥毛豆时,突然抓起来一把来猜有几颗,和孩子一起比赛,谁猜的准?象这样在生活中潜移默化地感受数学,孩子就会逐渐像你一样拥有一双数学的眼睛,学会用数字表达自己的思想。其实这就是使学生潜移默化的形成数学观念,培养数学素养,对今后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
2.与孩子一起“做”数学。“做”数学是指家长陪孩子一起玩数学小游戏、做数学材料等。从游戏与制作中激发孩子的兴趣。如,和孩子一起玩七巧板、搭积木、堆建筑玩具等。又如,学做笔筒、糊火柴盒等。这些都在培养孩子的空间观念,帮助孩子在玩中探索数学知识。
3.与孩子一起“用”数学。“有用的才是最有趣的”这句话反映了情感的一种价值的取向,其实也是孩子产生兴趣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用”数学也很重要。例如,逛商场时,和孩子一起商量50元钱能够买哪些东西呢?家里来客人时,让孩子帮着想想要准备多少碗、筷?孩子会非常积极、主动、认真地完成这些任务,他们会在完成任务的同时充分感受生活中的数学,逐渐积累对数学的兴趣。
4.与孩子一起“爱”数学。动力的源泉往往来自于他人而很少源自于内心,一个学生可能可以因为老师的一个表扬而爱数学,可能因为家长一个肯定的目光而爱数学。家长要赏识孩子的成功,客观对待孩子的考试成绩,在100分的卷子上找不足,在80分的卷子上找希望,在60分的卷子上找亮点,在60分以下的卷子上找期待。拿到试卷要纵向比较,千万不要横向比较。和孩子共同享受做数学的乐趣,享受攻克难题的乐趣等等,都可以成为孩子学习数学的动力。
讲座现场氛围热烈
没有去现场的家长也别急 对于孩子的数学学习有几点小建议送上 坚持成为习惯一定会受益匪浅
1. 帮孩子记录每天做各科作业的时间,让孩子有时间的紧迫感,可以提高学习效率。 2. 帮孩子记录预习的时间,让孩子有学习的责任感,可以养成预习习惯。 3. 帮孩子建一个错题文档,让孩子有挫折感,可以发现自己的错误,可以更好地复习并避免错误。 4. 帮孩子准备一本家庭作业记录本,记录每天的作业内容、批改等第、进步表现,让孩子有成就感,可以调动孩子的积极性。 5. 帮孩子训练短期记忆,让孩子有获得感,可以减少抄错数字与运算符号的错误。 6. 帮孩子制作一张折线统计图,记录每次考试的分数与变化情况,让孩子有危机感,可以促进孩子不断进步。 |